首页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企业荣誉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公示公告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专题报道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及法规
地方政策及法规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风采
党群工作
纪检监察
纪检动态
资料库
招募英才
用人理念
员工培训
招聘公告
能投网群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行业信息
天然气热值计量计价 亟需加快推进
能投分布式
2014/12/22
0
分享到:
11
月
28
日,在由中国
天然气
行业联合会主办的“
2014
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运营与燃气价格专业研讨会” 上,专家呼吁加快改变天然气计价方式,由按量计价改为按热值计价,从而协助解决不同来源天然气由于品质不同而入网难的问题,同时实现与国际天然气贸易体系全面接轨,完善我国
天然气价格
机制。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除我国及少数国家外,普遍采用天然气能量计量与计价方式进行贸易交接与结算,计量单位多为英热单位
(Btu)
和千瓦小时
(kW
˙
h)
。
天然气采用体积计价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所以在计量上需要注明参比条件。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天然气体积参比条件并不统—,我国国内天然气生产、经营管理及使用部门采用的计量参比条件也不统一。例如,中石油采用
20
℃ 、
101.325kPa
为天然气体积
(m3)
计量参比条件,而城镇燃气
(
包括天然气
)
设计、经营管理部门却采用
0
℃、
101.325kPa
为体积计量参比条件。这就使得天然气在交易结算时协调麻烦,又极易产生误差。
“由于我国现行天然气定价主要按体积,又未规定所定价的
1m3
气体发热量,由此带来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在核心价值上的扭曲和贸易纠纷仍然存在。例如,当天然气年销售量为
1
亿立方米,平均门站供气价格为
2.30
元
/ m3
时,发热量相差
5%
就意味着
0.115
亿元的价差。” 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王遇冬指出。
与此同时,我国进口
LNG
交接和结算都按能量计量,进口管道气也直接或间接按能量计价。天然气按体积和按能量两种计量与计价方式的同时存在,加大了进口气与国产气进入主干输气管网混合后销售的协调难度。
目前我国多气源、多类型和多路径联网的多元化供气格局已经形成。“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单位体积发热量差别较大,混合进入管网输送与销售,势必影响管道气的技术指标,也会使供需双方因气质特别是发热量等关键参数波动过大引起交接和结算上的争议。”王遇冬指出。
例如,上海来自西气东输一线的管道气高位发热量约为
38.7MJ/m3
,来自西气东输二线的管道气高位发热量约为
39.6 MJ/m3
,而来自国外的
LNG
高位发热量
(
按气体单位体积计
)
约为
38.6-42.5MJ/m3
,其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
9.5%
。
因此,在我国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与计价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天然气储备体系的建设在政策上也要求,在实行全面联通天然气网络和储备体系的同时,加快改变天然气计价方式,由按量计价改为按热值计价,进而解决不同来源天然气由于品质不同而入网难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工商管理学院董秀成说。
王遇冬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技术条件,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可初步满足能量计量的应用要求。
据悉,中石油
2007
年已在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和川渝天然气管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A
级计量站
(
大于等于
5
×
104m3 /h)
进行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这些站点高位发热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均在
0.1%
左右,达到国家标准《
天然气计量
系统技术要求》
(GB/T 18603
—
2001)
对
A
级计量站的准确度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计量站已基本达到能量计量体系应用的要求。
2009
年
8
月,国家标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GB/T 22723
—
2008)
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展天然气能量计量将有标准可依
,
为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上一条:
智能电网建设成效要看用户体验
下一条:
尹德川:分布式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
返回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能投分布式官方微信,实时了解公司最新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